厦门落实“惠及台胞60条”取得积极成效

发布时间:2018-06-20

给予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智能制造专项)补助已达1000多万元;第十届海峡论坛期间向台湾同胞推出近3000个就业和见习岗位;首批15位台湾青年已经入住市级公共租赁住房……近日,记者从厦门市台办获悉,自厦门市颁布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惠及台胞60条”)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些优惠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助力更多台胞在厦门乐业安居。

乐业

鼓励台企台青来厦创新创业

不久前,我省首家台资演艺经纪机构——厦门市量能文化演艺经纪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厦门自贸片区,成为负面清单中文化服务方面开放举措的受益者。

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可以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内以独资形式从事娱乐场所经营,可以设立独资演出经纪机构。该措施的实施和台资演艺经纪机构的顺利落地,不仅将加速厦门本地演出经济的发展,也将吸引更多台湾文创机构、台湾青年来厦创新创业。

事实上,厦门“惠及台胞60条”举措的实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来自厦门市台办的数据显示,厦门现已认定台资高新技术企业37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给予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智能制造专项)补助已达1000多万元;对市级台资企业技术中心资助金额已达320万元;政府采购冠捷科技宏碁显示器1672台,总价590万元;在用地惠企政策上,东亚机械成为厦门首家享受土地出让合同价按成交价70%优惠的台资企业;通过中欧班列运输出口的冠捷电子货物获波兰“安智贸”认定,实现双方海关的监管互认;现已有台湾大陆通商事务所等3家台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自贸区;积极推进厦金往来,在五通客运码头候客大厅添加出入境自助办证一体机,卡式通行证赴台旅游再次签注三分钟立等可取。

对于2014年便来到厦门创业的台湾青年林士伟来说,惠及台胞举措的实施让他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作为设计企业,过去因为两岸在设计企业资质认证上的不相通,台资企业在大陆无法直接参与项目的招投标,而新的政策打破了这一限制。”林士伟表示,厦门正积极发展文创产业,企业将迎来更多机遇。

社会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厦门市卫计委出台《关于台湾服务者在厦门设立个体诊所有关规定的通知》,符合条件的台湾同胞可独资设立个体诊所;全市38个镇街和所有涉台调委会都接受台湾企业和个人的调解申请,提供免费的人民调解服务。

厦门正在为更多台湾青年敞开大门。目前,厦门市、区两级均已出台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相关优惠政策,各级财政共兑现奖励2572万元。台胞在厦学习实习方面,厦门已向来厦实习的127名台湾学生提供实习见习补贴和租房补贴8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届海峡论坛期间就向台湾同胞推出近3000个就业和见习岗位。

“如果能成功申请台湾学生实习见习补贴,对自己在厦门的学习生活将是很大的便利。”来自台湾云林县的张语真说,她是厦门大学公务事务学院社会工作研一的学生,目前正参加致和社工与湖里兴隆社区开展的社工服务项目,通过实践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了解到厦门市、湖里区都在积极为台湾学生提供实习方面的补助,她也在积极考虑申请。

安居

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在厦门居住了十余年,台胞李玫琦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两岸融合带来的变化,“过去台胞在大陆生活,都是停留在台胞自己的圈子里,现在政府和社区搭平台,不仅从政策上帮助台企台青就业创业,还让台胞在教育、养老、救困等方面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方便在厦门的生活”。

如今,李玫琦和自己83岁的姨妈不仅是所居住社区的各项活动的热心参与者,也成了服务社区的志愿者,积极投身社区治理。

在第十届海峡论坛举办期间,《湖里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办法》正式发布,23条惠及台胞实施细则出炉,覆盖经济交流合作、社会文化交流、台湾同胞就学以及就业创业、居住生活等多个方面。

“不论是厦门市的‘惠及台胞60条’,还是湖里区的23条惠及台胞实施细则,都让大陆惠及台胞政策的快速落实有了更接地气的执行面。”兴隆社区台胞主任助理熊麒说。

在厦门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的过程中,“惠及台胞60条”涉及的80个职能部门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为方便台胞台企查询、了解和办理相关业务,实施细则在每条措施之后明确了联系人、联系电话、办事流程。

厦门市台办的数据显示,台胞在厦居住生活方面,相关举措实施以来,已有首批15位台湾青年入住市级公共租赁住房,10位台湾青年入住思明区台湾青年公寓;两名台胞首次获评省劳模和五四青年奖章;在引进台湾社区治理人才参与社区建设方面,已有64名台胞担任厦门社区主任助理;已有461名在厦65岁以上台胞成功办理敬老卡;台胞凭台胞证从市民通道前往鼓浪屿,多一天达177人次。目前,厦门市正全面推进台胞证在政务服务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便利使用,相关软硬件调整将于7月31日前完成。(本报记者 廖丽萍 吴在平/文 施辰静/图)

声音

湖里区殿前街道兴隆社区台胞主任助理熊麒:

从国台办、到省、市、区,一波的政策红利很及时也很务实,让我们广大台胞感受到了大陆推进两岸交流融合的满满诚意。我们将抓住这样的政策机遇,也希望政策能更加细化,帮助台胞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政策。同时,我有一个建议,可以把这些政策性的内容做成小册子,摆放在通关口岸,这样台胞在进出关口就能时间了解政策,通关服务前移,吸引更多的台胞。

长国台商门诊负责人、厦门市台商协会常务理事陈新川:

不论是国台办、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还是厦门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都对台胞在大陆的就业和就学提出了具体的便利举措,我们希望政策的落地能更加灵活。

厦门益力康生物科技李贵荣:

我们是一家台资企业,从台湾引进企业高阶主管较多,但是同样的工种,台湾引进人才的成本要高于大陆,通过厦门市、湖里区等相关政策在人才引进上的补贴,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降低人才引进的成本,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分享我们

关闭